第1382章东南
推荐阅读:从凡人开始长生证道、离谱!宿主新手世界掏出S道具?、我不是戏神、独步成仙、宿舍求生,我被拉进了管理群、仙妻如云、不败战神杨辰、我居然认得上古神文、我的替身是史蒂夫、夜无疆、
孙大夫的话听听也就算了,他身在朝中,消息灵通,说不准这是他自己的意见还是从旁人那里听来的。</br> 中规中矩,科举官一般都是这种出路。</br> 后来科举盛行于世的时候,划分的更为细致。</br> 三甲会进入翰林院供职,多数都属于清流官,陪着皇帝宴饮玩乐,邀得圣宠之后,前程远大。</br> 而且那时科举官已然掌握了朝堂大权,所谓的清流更是其中的中流砥柱,翰林院出来的科举官会得到当今这些进士难以望其项背的支持。</br> 身份政治在那个年头已然盛行的不得了。</br> 大家见了面,叙的不再是家世,而是你是几几年的进士,位在几等,座师,房师为谁,同年之中又有哪些名人。</br> 这些问题回答出来,那你的派系以及所持的政见,谁是朋友,谁是政敌也就基本固定了,这就是后来的清流,至于他们是清是浊,你自己琢磨吧。</br> ………………</br> 科举之事至此告一段落。</br> 声势不大不小,最为引人注目的其实还是京试之前那场论辩,在关西文坛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之后波及南北。</br> 论辩的内容涉及众多,文人们听闻此事,有样学样的开了不少文会,论政之风渐起。</br> 朝廷以及各地官府的开明形象得到了很好的宣传,这在唐初是极为难得的一件大事,用后来人的话说,就是巩固了大唐的统治云云。</br> 至于大唐第一批进士的诞生,贵族文人们最为关注的还是他们的去向。</br> 至于杏林宴,殿试种种,是街头巷尾的百姓们最喜欢谈论的话题,上层人物们却不很在意。</br> 那都是朝廷宣扬科举应试的手段罢了。</br> 其中更加深刻的意味才值得琢磨,从去年开始的科举大考,到了大唐元贞五年六月,将近一年的时间,其中有着诸多的纷扰。</br> 为此流了很多的鲜血,丢冠罢职,乃至于流放的人也在少数,一桩桩一件件,都表明了一件事。</br> 朝廷推行科举的决心非是前隋可比,那么对于贵族们极为有利的察觉制度又该何去何从呢?</br> 会像前隋废除九品中正制那般明令废弃吗?</br> 在这件事上,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br> 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殿试之后,被点为状元的孙伏伽的那篇文章传出之后,他所持的政见便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赞同。</br> 唐初时节,融合了旧有贵族豪门势力的新的贵族阶层正在迅速形成。</br> 以前那种由五胡入主中原所产生的胡汉对立,交融局面,最后在前隋统一天下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的全面融合。</br> 鲜卑,匈奴贵族居于金字塔尖,汉人辅佐,成为统治阶层的中坚力量的格局在隋末战乱中被彻底打破。</br> 到了唐初,鲜卑世族纷纷势弱,胡汉融合趋势进一步加剧,汉人文明的强势期再次来临。</br> 在这样一个时期,大唐的统治阶层焕然一新,大有海(本章未完,请翻页)</br> https://www.shw9.cc。https://m.shw9.cc </br>
本文网址:http://www.wj97.com/xs/6/6989/724237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wj97.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