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漫漫长夜

推荐阅读:从凡人开始长生证道离谱!宿主新手世界掏出S道具?我不是戏神独步成仙宿舍求生,我被拉进了管理群仙妻如云不败战神杨辰我居然认得上古神文我的替身是史蒂夫夜无疆

    长夜堆的建成,是可控核聚变研究道路上的里程碑。   某种程度上,也是漫漫长夜的开始。   如果将这一世莫道的人生,浓缩成一句话,   那大概是波澜壮阔,而振奋人心的。   但如果将这句话包含的一生,重新落在人生中的每一段时间,每一天,   就不可能不是枯燥的,乃至重复的,日复一日的。   长夜堆名字提到的‘长夜’,   远不止长夜堆建设时的那七年,而是更加漫长的时间。   在这一世选定尝试突破可控核聚变的方向时后,   莫道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去思考同一个问题。   需要花费人生大部分的时间,反复对着同一个问题发起挑战。   用一生去尝试解决一个问题。   而这种情况下,这个问题还迟迟无法解决,进展缓慢,甚至始终没有进展,   特别是许多时候,都会发现一条思考的方向走进了死胡同,要不在这条死胡同开出一条新路来,要不就只能倒回去,重新再寻找一个可能的方向。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都会有一种很强的挫败感。   如果被一个困难的问题困住半小时,可能有些抓耳挠腮的烦恼。   如果被一个问题困住一整天,可能一整天都茶不思饭不想。   如果被一个问题困住几天,乃至十天半个月,再解开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种如释重负乃至强烈的成就感。   而如果是困住的时间是一年,是几年,十年,二十年……始终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而每天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思考这个问题上……   对于已经度过漫长人生的莫道来说,   对于这些,都还算平静。   也很少急切,哪怕日复一日,重复着对同一个问题的思考,也就这样一天天度过下去。   只不过,即便是对莫道来说,这种情况偶尔也会让他都感受到一些痛苦。   在经历过许多次重来,每一次重来增强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   莫道毋庸置疑的,算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天才。   在学习能力,创造力,专注力方面,从莫道这一世的老师,到这一世共事的其他研究员,都感到惊叹。   在学习与研究能力方面,莫道明显远超常人。   但即便是这样,莫道依旧被可控核聚变里这个关键的湍流问题,困住了很久很久。   再搭配莫道前几世看到的,几十年后的可控核聚变的研究进程,   或许这个问题,某种程度上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智力极限。   ……   在长夜堆建成过后,   从27年开始,长夜堆开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运行实验。   任由外界吵吵嚷嚷,长夜堆也没有改变最初的计划。   整个算得上是庞大的,可控核聚变研究团队,   除了分下去,诸如材料研究等相关研究小组。   整体上,整个研究团队,就重复着一件事情,   运行实验,数据分析,调整,恢复长夜堆上一次实验中受到的损伤,再进行下一次运行实验。   虽然一些相关技术始终没有进步,   但整个长夜堆也没有真得就停下什么都不干。   在漫漫长夜之中,长夜堆研究团队也始终没有停下来过。   收集更多数据,除了提供给莫道,也尝试着更多的可能。   而莫道这边,   在长夜堆的运行实验等研究工作走上正轨过后,   莫道明显将更多的精力,花在了理论研究上。   因为此刻长夜堆再想实现飞跃的进步,   已经不是设计上能够解决的问题,   而是理论上需要突破。   莫道先前选定的方向,也是理论上的问题。   而对于理论上的研究,   大多数时候,莫道都可以算得上是孤独的。   在相关领域,莫道掌握的知识,向前踏足的位置,   都明显和其他同领域研究者,出现了断层。   在这方面的研究上,很少能够找到交流者。   除了关注长夜堆乃至EAST那边的数据,偶尔和一些研究员对一些问题进行一些交流,   大多数时候,莫道都是独自思考。   而长夜堆运行实验的数据,   对于莫道整个研究和思考的作用,只能说有。   但大多数时候,只能够起一些启发的作用。   需要解决的理论上的问题,在长夜堆的运行实验数据中,是没办法找到哪怕相对直接的答案的。   而可控核聚变装置实现上,湍流问题的思考,   大多数时候,也是没有进展的。   倒是偶尔有些思考时的副产物,让莫道再陆续再发了一些理论物理方面的论文。   另外,趁着这段时间,   莫道在首都大学这边再带了几个博士生,算是为可控核聚变研究的下一代研究人员恭贡献了几个人才。   ……   35年,   在长夜堆实现那一突破性成果过后,再过去八年时间。   这个时候,   明显整个世界范围内,其他多方从事可控核聚变研究的各个团队,   基本上可以说是没了动静。   而长夜堆这边,迟迟也没有公布什么新的进展。   有不少人,心态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好像,距离可控核聚变真正商业化,也没有那么近。   偶尔,欧罗巴洲,以及阿美利加州为代表的,国外的主要可控核聚变项目有些声音,   基本也都是其表态说,距离他们可控核聚变实验Q值突破一已经很近了。   ……   37年,距离长夜堆建设完成已经过去十年。   整个世界范围内,就像是莫道前几世一样,   对科技发展的认知,已经相比于几十年,有了明显的差别。   对于科技的飞跃式进步,有不少人都比较悲观。   当然,这是对于更早之前出生和长大的人来说,对于这个时候才出生的人来说,他们生下来时,就是这样,也就没有什么悲观的。   ……   38年,这一年,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倒是掀起了新一轮的浪潮。   主要原因在于,   历经了差不多十一年的时间,   阿美利加州的可控核聚变项目,Q值终于突破了一。   在紧随着的同年下半年,欧罗巴洲的可控核聚变项目也宣布了同样Q值突破了历史性的关卡,   甚至达到了1.18的水平。   这其实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在长夜堆实现这一历史性的突破过后,再有其他的可控核聚变项目突破到这个数值,基本是必然的。   倒不如说,在加大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在这个时候才跟上来,已经是很慢了。   至此,几个可控核聚变项目的Q值都突破了一。   当年,   欧罗巴洲某国的首领面对欧罗巴洲可控核聚变项目取得的成就,自信飞扬的表示,   “我们将不顾代价的实现它(可控核聚变),因为它代表着未来。”   然后,仅次年。   华国这边,   长夜堆公布了最新的进展,就让其他两方冷静了一下。   “长夜堆实现Q值超过2.4。”   但这之后。   继续追赶的事情没有再发生,   可控核聚变实验中Q值突飞猛进的事情,也没有发生。   而是,再是漫长的平静时间,   或者说,依旧是漫漫长夜。     

本文网址:http://www.wj97.com/xs/2/2405/24581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wj97.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