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造出来,然后看一眼

推荐阅读:从凡人开始长生证道离谱!宿主新手世界掏出S道具?我不是戏神独步成仙宿舍求生,我被拉进了管理群仙妻如云不败战神杨辰我居然认得上古神文我的替身是史蒂夫夜无疆

    张院士是没有必要为莫道的想法承担如此大责任的。   他已经超过七十岁,即便是EAST项目在他手下,没办法再做出更大的突破,也不会抹杀过往他在该领域所做出的贡献。   他依旧可以满载荣誉,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科研泰斗退休。   反倒是支持莫道这比较激进而冒险的想法,让他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但就是冒着晚节不保的风险,张院士还是选择支持莫道,并压上自己一辈子的科研声誉为莫道担保。   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作为一个纯粹的,从事可控核聚变方面的研究者,对该领域技术取得突破的渴求。   这是几代学者的追求,只要有机会,不过舍掉他一身名誉,又有什么呢。   其次,也是关键,出于对莫道的信任。   如果只是单纯作为一个研究者对科研进步的渴望,他依旧会犹豫。   倒不是因为他自身,只是害怕浪费了国家的资金。   不仅仅是先前那个整体调整方案,   而是此前每次实验前调整,莫道给出的建议基本都是有价值的,最后往往经过验证也都是正确的。   信任不是无缘无故的。   而是基于此前莫道一次次累积起来的成绩。   莫道在科研领域展现出来的惊人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是能够折服在相同项目中的其他研究员的。   虽然莫道已经说明了这是一次冒险,   但张院士还是愿意相信,通过新建一个不同于EAST项目的实验装置或者实验堆,   能够让莫道找到一些什么。   ……   最终,   并不仅仅是张院士选择了信任莫道,   而是EAST大部分研究员都选择了信任莫道,共同担保,向上发起了申请。   同时,莫道工作的另一个单位,首都大学物院也选择给予这件事情一定支持。   最后,由莫道全资投入建设一个新的实验装置的事情,并没有出现。   不知道是出于对莫道这位年轻科研天才的期待,还是对莫道赚钱能力的了解,亦或是一位院士以及诸多研究员的担保。   这个极其冒险和激进的方案,还真批下来了一部分钱。   亦或者,可能是这几种原因都有。   莫道是没有刻意隐瞒过自己的经济情况的。   上面估计也多少有些了解,毕竟这一世一些投资莫道很少直接出面,   但实际上这些投资收益是在莫道手里的情况下,巨额的资金流动在莫道没有刻意隐瞒的情况下,还是挺明显的。   但相比于莫道能够拿出来这么多钱,反倒是莫道愿意将这么多钱,砸在一个大概率打水漂的项目上更加震撼。   除非新的实验装置一下就搞出可控核聚变,不然注定这份投资不会有任何回报。   张院士,洪教授,其他研究员了解一些情况之后,   基本都是久久发愣过后,神情有些复杂。   大多数人都不敢说,在拥有如此巨额身家的情况下,心甘情愿将这么大笔身家投入到一个希望渺茫,注定没有收益的项目上,   这都是巨额投入搏巨额回报,这只是想要收集一些更多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能有价值,也有可能一毛不值。   面对莫道的决定,张院士,洪教授等人都不知道说些什么。   太过于直观的震撼,让大多数人都久久难言。   不过,   这对于莫道来说,倒是很简单。   他就像是一个被困在时间牢笼中的囚徒,   这个世界在固定时间里已有的东西,远没有一个未曾看到的世界有价值。   他无法从这个世界带走任何东西,除了一些不同的记忆。   不管衍生出多少其他理由,   莫道想要实现可控核聚变最核心的目的,   其实就跟前几世做的事情都是类似的。   是相当纯粹的。   ——造出来,然后看一眼。   最后,   一个由官方,华国科学院,首都大学以及莫道自己等多方。   共同投资的,一个新的可控核聚变实验堆的建造项目被确定下来,   并开始设计,建造,落实。   官方直接同意批复的资金大概是占百分之三十。   华国科学院和首都大学自己各再单独拨调了百分之十的资金。   剩下的,就是由莫道自己负担的。   这个多方联合的项目,除了档案中的一串代号以外,   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长夜实验堆’。   虽然是做得寻找‘太阳’的事情,   但此时此刻,他们的确还在漫漫长夜之中,就叫长夜吧。   ……   长夜堆的建造过程是有些漫长的。   在设计论证阶段,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   被从EAST项目中抽调过来的研究员,在对长夜堆的设计论证的过程中,是有相当多疑问的。   这些疑问,是基于长夜堆究竟应该建造成什么样而产生的。   长夜堆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相当特殊。   首先它建造起来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收集数据,而不是单纯获得一个各项指标更高的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   这个目的过于宽泛。   总不可能再完全按照EAST一样,再造一个大一点的EAST。   那耗费这么多钱,又有什么意义。   那究竟应该将长夜堆建造成什么样呢。   不过,这种疑惑也没有持续多久。   这是以莫道的想法,以莫道为核心,设计的新的实验堆。   莫道给参与长夜堆设计的一众研究员划了条没有明显界限的方向,   就是——凡是此前未曾用过的,可能有些价值的设计和技术,都可以用在长夜堆上试试。   不是等到长夜堆建成之后,才开始长夜堆的实验,   而是,事实上,长夜堆的建造过程,本身就是实验。   “我们的确没有方向,所以我们可以试着,将所有方向都试一遍,看能不能够撞出一条路来。”   在这种情况下,   从设计到建造,长夜堆项目经历了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   经常有已经被确定下来的设计,又再之后的论证中重新被推翻,换上一个可能更激进的方案。   这种反复的过程中,当然相当耗费资金。   但也的确起了不小的作用,一些此前不太敢想的方案,被拿到长夜堆的建造过程中试了试。   有些被证实了没有价值,但偶尔也有些意外之喜。   另外,长夜堆的设计建造过程中,   除了原来的EAST项目的部分研究员,还新招收了大量其他有能力的研究员,   有些是高校教授,有些是刚毕业的,有天赋的博士。   这也是莫道想要建造长夜堆的另一个目的。   以一个进行中的,超大型的可控核聚变实验堆建造项目,   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科研人员,   也是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可控核聚变领域的研究者。   而在设计建造的反复推进中,   整个长夜堆从理论设计团队,到细分的各研究团队的规模不断膨胀中。   长夜堆整个的建造时间,持续了接近七年。     

本文网址:http://www.wj97.com/xs/2/2405/245812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wj97.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