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有压力吗?

推荐阅读:从凡人开始长生证道离谱!宿主新手世界掏出S道具?我不是戏神独步成仙宿舍求生,我被拉进了管理群仙妻如云不败战神杨辰我居然认得上古神文我的替身是史蒂夫夜无疆

    这是EAST自建成第一次成功运行开始,   最大的一次调整。   莫道给出的是一个基于更精准的近似模型的整体调整方案。   莫道当然没办法负责整个方案的所有细节。   但这时候,莫道广阔的知识面发挥了作用。   他能够理解整个托卡马克装置各系统的运行逻辑,面临的问题,目前的状态,   在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熟悉了整个EAST各系统之后,   莫道在这次整体方案中,对负责整个托卡马克装置各系统各团队,都给予了一个精确的,各团队目前能够调整做到的数值指标。   虽然莫道没有直接参与所有团队在这次调整中的工作,   但实际上,所有负责托卡马克装置各系统的各团队,都以莫道这份整体方案作为主体以及调整大纲,进行着整个调整工作。   而在整个方案中,莫道几乎将EAST所有能够调整的地方,都做出了调整。   以期整体上更契合新的近似模型。   毋庸置疑,   这就是一次很激进的调整。   不过,在确定下来的确要这么做之后,   整个EAST的各团队倒是没了什么顾虑,   只是更多的,有些斗志昂扬,甚至热血沸腾地朝着快速推进着自己的手里的工作,   朝着EAST本次大调整的最终目标靠拢。   因为,每一个看到莫道那份整体方案的人,都对这次的调整方案是高度认同的。   莫道整个方案,解答了EAST各系统各研究员之前不少疑问。   在这种情况下,   自然而然的,一众研究员都对莫道在做方案陈述时,提到的,突破此前上限,并且大幅度提高到0.8的Q值,   产生了一些期待。   这是此前各托卡马克装置,乃至一切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都未曾达到过的数字。   这是原本在所有人的预期中,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够达到的数字。   而现在,一下就变得触手可及了。   此刻,所有研究员,仿佛能够感觉到自己正在见证,甚至创造历史,   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不有些激动呢。   ……   在EAST所有研究员高涨的热情下,   虽然这次的调整很大,但进度推进的还是很快。   这样一次算得上是EAST装置整体升级的大调整,   自然需要耗费不少经费。   不过,在EAST所有研究员共同申请,甚至立下军令状,   乃至算是这会儿莫道的老家,首都大学物院也做了一些担保的情况下,   EAST升级调整的经费还是比较快的拨了下来。   “莫道,有没有感觉有些压力。”   依旧站在第一次到来时的,EAST装置边上的平台上,   俯瞰着这宽阔更像是厂房的实验室里,忙碌着的各研究人员和那对比起人来说,显得有些庞然的环形托卡马克装置。   洪教授站在莫道身侧,看着忙碌着的各研究团队,笑呵呵地问了句。   现在整个EAST的一切工作都围绕在莫道的方案和莫道给出的新的近似模型在进行。   如果莫道给出的方案存在问题,   就意味着,巨额经费打了水漂,整个EAST研究团队所有人几个月的工作白费,   EAST的研究和原本的实验被耽搁数个月,甚至超过一年。   因为有些改动调整,再想调整回去,也同样需要时间。   甚至更严重点,   浪费如此巨额经费,下次再有类似情况想要申请一笔经费的时候,   也会变得比现在困得多。   整个EAST都有可能完蛋。   对于莫道的个人发展来说,更不用说。   “按照目前的情况,Q值是能够达到0.8的。”   莫道摇了摇头,神情还算平静。   即便莫道是经历了无事的上一世,   情绪稍缓和一点。   但指望他和寻常人心态一样,显然还是不太可能。   他会有什么压力呢。   如果失败了,他只会自己砸钱,让EAST再来一次。   另外,   他是知道,在未来,在超导和湍流理论,AI技术没有那么大的质的突破下,   基于现在的可控核聚变研究模式,   Q值是有提升到过0.8以上的,他现在只是将这个时间提前了一些。   旁边,   洪教授认真望了望莫道,然后再笑着说道,   “你还挺自信的。”   笑完了过后,洪教授再认真地说道,   “不过这样就很好。你也不用感觉到有压力。虽然你拿出了方案,但事实上,这个大调整的方案是我们所有人认同的。”   “我们现在做这份大调整,就是因为我们自己判断它是对的。既然是我们自己的判断,那出了什么事情,自然也是我们自己负责。”   “用不着莫道你来承担责任和压力。”   整个理论团队,倒是没有掩盖莫道在这份方案中做出的主要贡献,   但在申请经费,确定这整个大调整时,   包括EAST的负责人张院士以及洪教授等人,是主动向上揽下了责任。   说明了,如果这次调整存在问题,那也是他们的判断和决策出了问题。   和拿出方案的莫道没有关系。   他们愿意承担这份责任和所有后果。   莫道望向洪教授,   “谢谢洪教授。”   “哈哈,不谢。下次再有类似方案的时候,你还拿出来就行。”   ……   虽然整个研究团队一众研究员,都紧锣密鼓,斗志昂扬的快速推进着进度,   但整个大调整和升级,最终还是花费了超过四个月时间。   四个月时间下来,   整个EAST从外观上倒是看不出什么变化,   主体依旧呈现原先的模样。   但其中的软硬件,各处能够调整的地方,都出现了大量变化。   最终,   洪教授提到的,需要承担后果的意外,还是没有发生。   装置各系统在做完调整过,都有单独运行过,一切进行的都算是顺利,   偶有问题,都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解决。   然后,   关键的那一天还是到来。   18年,五月中旬。   在确定完成EAST的整体调整升级过后,   大调整后第一次运行的时间也被确定下来。   ……   当天,华新社一位副社长作为记者,也是唯一的媒体,进入到EAST的室内实验场。   华新社会拍摄下这次实验的过程,   不一定所有内容都能够被报道,   但将作为历史资料,留存在历史中。   如果未来可控核聚变能够成功,   那这次实验如果的确能够达到0.8的Q值,   那同样会是整个可控核聚变研究历史中,重要的一个节点。   所有EAST的研究人员,也都悉数到场,见证着绝对算得上历史性的一刻。   “欧姆加热变压开机,开始预热管道。”   “加入燃质吧。”   实验人员依照流程,往托卡马克装置中,灌入了用作加热后等离子体的物质。   物质快速深入,进入到等离子体状态。   这次的EAST等离子体约束实验开始。     

本文网址:http://www.wj97.com/xs/2/2405/245811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wj97.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