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没有选择的军制改革

推荐阅读:从凡人开始长生证道离谱!宿主新手世界掏出S道具?我不是戏神独步成仙宿舍求生,我被拉进了管理群仙妻如云不败战神杨辰我居然认得上古神文我的替身是史蒂夫夜无疆

    大秦。
  嬴政看着天幕,想到王翦自污以安自己。
  为帝者最忌惮手握重兵的武将。
  于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事一再发生。
  这赵匡胤倒是找到了一条解决办法。
  以后只要没有哪个皇帝发疯逼迫武将,武将应不至于再起反心。
  “唉……一小小的将门之子竟有这等权术。”
  “他父亲是怎么教育的呢?”
  ……
  大汉。
  “赎买之术。”
  刘邦捋着胡须,若有所思。
  以丰厚财富、高官贵爵作为交换,然后换取大将手中的兵权。
  而大将只要愿意交权,朝廷就慰抚赏赐以颐养天年,福荫子孙。
  不过……
  削夺武将兵权这个事还是要有个度。
  不可过分倚重放纵让武将托大,又不可过度削夺。
  但是……
  “以柔术治国,这人不容小觑啊。”
  “……他父亲是怎么教育的呢?”
  迎门而进的刘盈正好碰到这句话。
  顿时红了眼眶。
  “阿父……阿母……”
  “刘邦!”
  “啧……”
  ……
  大唐。
  李世民望着天幕叹息道:
  “自安史之乱,藩镇宦官成亡国之基。”
  “大唐在内乱之中分崩离析。”
  “到黄巢之乱后的五十多年时间里,天下帝王之家换了八个姓,混战不停,百姓流离失所。”
  “其因无非是藩镇权力太大,皇帝没有绝对的兵权,致使君弱臣强。”
  “但自周世宗强干弱枝断藩镇之基,宋太祖以钱财土地收买藩镇之权。”
  “恩威并施,兵权已纳入皇帝之手。”
  “这天下的动乱之源终于能去除了。”
  “不容易啊……”
  ……
  天幕上。
  一群火柴人待在一個简笔画的小房子里。
  房子上写着『侍卫亲军司』
  然后一个戴着冠冕的火柴人过来一指。
  这一群火柴人走出了小房子。
  随后小房子裂开变成两座小房子。
  『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
  画面拉远,还有一座一房子映入眼帘。
  『殿前司』
  三座小房子并肩而立。
  火柴人皇帝叉腰大笑。
  四个字从嘴里笑出。
  『禁军三衙』
  ……
  【宿将虽离开,藩镇虽轮值。但禁军仍然存在。】
  【为了防止禁军将领兵权过重,宋太祖对禁军与军制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
  大宋。
  赵匡胤黑着脸看着天幕。
  朕这么威武的一人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出现在天上!
  真是稚儿之心!
  一旁的赵匡义微微后仰,暗自呲个大牙在那里乐!十分开心。
  ……
  【周世宗建立禁军时,军内有两大系统。】
  【殿前司与侍卫亲军司。】
  【宋太祖即位后,殿前都点检一职已不设。】
  【杯酒释兵权后,殿前副点检一职也取消。】
  【只剩下殿前都指挥使、殿前都虞侯。】
  【而侍卫亲军司的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一职也被撤销。】
  【侍卫司被分为侍卫马军司与侍卫步军司。】
  【禁军三衙体制开始形成。】
  【而每有出征,则由总理兵政,掌管全国兵籍、武官选授、军队调发以及兵符颁降的枢密院临战命帅。】
  【而所任命的主帅也不从三衙将领中而出。】
  【这样一来,握兵之权、调兵之权、统兵之权相分离。】
  【三衙鼎立,互相牵制,改变了由禁军将领一人统率各军的体制。】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看了一眼,随即低头继续研究手里的种苗。
  一旁的刘启看着跟绿芽大眼瞪小眼的刘恒,探头询问道:
  “阿父,这把兵权一分为三,各有职守,相互制约,不是挺好吗?以后不会再有藩镇之祸了。”
  刘恒敷衍的点点头,继续琢磨着手里这东西应该在哪里种。资料里说红薯这东西耐旱怕涝。
  那就应该选择阳光充足、通风、排水良好的……
  “阿父!”
  思绪被打断,刘恒平静的看向刘启。
  “你想抄农书吗。”
  刘启一噎,委委屈屈道:
  “我就想知道,这个适不适合我们用。”
  刘恒用手量了一下种苗的高度,嘴里淡淡道:
  “不适合。”
  “可以确定,宋朝不会成为继五代以后的第六个由将领发动兵变推翻统治的朝堂。”
  “但利弊共生的,三衙统制,政出多门。”
  刘恒一边拿起笔记录种苗生长数据,一边平淡道:
  “朕虽不知兵,但也知道各自为政、动辄掣肘、缺乏协调、难以统筹等弊病是兵家大忌。”
  “李隆基错失潼关不就因此吗。”
  说道李隆基那刘启一下子就明悟了!
  “那这制度是削弱了宋朝军力啊!”
  “他这军制怎么这么改啊!他还没一统天下呢!”
  刘恒放下笔,双手合拢袖,看着刘启问道:
  “那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皇帝与武将之间的猜忌已经不可挽回了。”
  “你觉得让天下在动荡不安中徘徊和未来兵力可能孱弱,这两个情况哪个会更好点呢?”
  刘启闷闷不乐道:
  “哪个都不好。”
  刘恒点点头表示认同。
  “确实,但他有的选吗。”
  “他没有。”
  “这条路不是最正确的,但是最适合的。”
  “朕还知道,他剥夺大将兵权、加强禁军、削弱藩镇、加强集权、削弱武将后。”
  “皇亲贵戚会取而代之、逐渐崛起。”
  “启儿,当皇帝从来都不容易。”
  “我们没有能力也不可能选择最正确的路。”
  拍了拍已经呆傻的小脑袋,刘恒温和道:
  “我们只能选当下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否则,秦始皇与隋炀帝,就是前车之鉴。”
  ……
  【公元965年,宋太祖命全国挑选骁勇善战的士兵登记造册送至京城,补充禁军缺额。】
  【以选拔的强悍士兵作为兵样,分送各地照样募兵。】
  【规定禁军每隔半年、二三年,变动驻地,为更戍法。】
  【但将领不随之同行,以“兵无常帅,帅无常师”为更戍法的目的。】
  ……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手里拿着《申子》,打量了一下天幕上的所言,想透了赵匡胤的想法。
  一旁正在磨墨的徐婕妤好奇道:
  “陛下在笑什么?”
  李治一愣。
  “朕笑了吗?”
  徐婕妤嘴角两侧浮起酒窝,憨笑道:
  “陛下笑了!”
  李治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笑容绽放道:
  “朕是在想啊。自古以来选兵选将都要用强人能人。”
  “而这赵匡胤会不会反其道而行之,选些庸才呢?”
  徐婕妤歪着头想了想。
  “不能吧,他又不像蠢人。”
  拍了拍书卷,李治笑着点头道:
  “对,你说得对,他又不是蠢人。”
  随后继续低头看书不再理会想要说些什么的妃子。
  庸才,有时意味着忠心耿耿,容易摆布。
  对皇权的威胁最小。
  以德才庸碌、憨厚忠直者任之将领。
  同时让将帅之位时常空缺不授,或以低职武将代领。
  凡此种种,都能避免武将做强做大。
  ……
  后唐·庄宗时期
  李存勖皱着眉头看着天幕。
  军队不停更戍,将军手下的士兵时常轮换,。
  刚刚混熟又马上改替另一拨人,这样将领就很难专制其兵,形成自己的派系势力。
  对于士兵来说也是如此,反正没多久就要调走又何来誓死效忠眼前这位临时上司的决心?
  这制度好吗?
  太好了!
  现在的情况不就是军队名义上是朝廷的,但实际上却是武将、节度使的!
  一支又一支各自为政的军队成为某一位大将的私兵、亲兵、家兵。
  士兵们才不听命于朝廷、皇帝,只听从他所归属的将军。
  这些问题完全解决了这些事情!
  甚至解决的堪称完美!
  但问题是……
  李存勖眉头越皱越紧。
  这样也大大削弱了军队的上下一心。
  将帅不了解士兵,士卒也不愿效死。
  如此一来,军队的作战能力也必然下降。
  这其中的取舍,又该如何呢?
  ……
  大宋·真宗时期
  流杯殿内。
  一身莲花纹青罗衫的赵恒从蟠龙玉盘内拿起一颗桃子,在褐色褶裙上擦了擦啃了一口。笑道:
  “太祖皇帝之置将,以互相维制为妙。”
  “而其中以更戍法更为巧妙!”
  “一是使士兵均劳逸,知艰难,识战斗,习山川,不至骄惰。”
  “二是使兵将分离,防止两者形成根深蒂固的亲党结社。”
  “至此,骄兵悍将犯上作乱的条件再也没有了!”
  “京师之兵,总于三帅!”
  “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上下相维,不得专制,大宋无兵变也!”
  其身边,穿着一身球路纹齐胸罗裙,内搭着檀色素罗襦,外披一件天水碧纱罗披帛的刘娥看着镜中自己。
  左右打量了一下,从金匣内拿出一枚银鎏金凤簪戴在头上。
  又瞥了一眼身边人,无奈摇头。
  ……
  

本文网址:http://www.wj97.com/xs/2/2062/22075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wj97.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